鲁网8月6日讯 小婴儿的肠胃非常娇嫩,因此稍微不注意饮食或受凉,就容易出现腹泻等问题。然而,近期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接诊的一例婴儿腹泻患者瑄瑄(化名)却引起了医生的高度关注。消化内科团队从瑄瑄的血常规中发现“淋巴细胞数值极低”这一关键线索,并结合胃肠镜下观察到的小肠“雪花状”表现,最终确诊了罕见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瑄瑄的症状始于两周前,原本规律的排便突然变得频繁,每天拉三到四次稀糊状便便,尽管没有黏液或脓血,细心的妈妈却注意到,在吃奶后宝宝偶尔会吐奶,精神状态也明显下降。起初,妈妈以为是普通的消化不良,便给瑄瑄喂了益生菌,但未见好转,最终决定带她到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接诊医生在查体时发现,瑄瑄的双腿及双脚水肿明显,按压后留有深深的凹陷。结合持续两周的腹泻史,医生立即进行了急诊生化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瑄瑄存在重度低蛋白血症和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医生迅速将瑄瑄收入PICU,以防止休克、感染及多脏器衰竭的风险。
在PICU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下,瑄瑄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随后转入消化内科进一步治疗。消化内科团队对她的病情进行仔细分析,发现除了血白蛋白、血钠和血钾水平显著降低外,淋巴细胞数值也极低,这意味着瑄瑄体内出现了淋巴液的丢失,可能的原因是小肠淋巴管的异常。经过胃肠镜检查,医生发现了小肠“雪花状”的典型表现,从而确认了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
这种罕见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小肠黏膜淋巴管的发育异常或阻塞,导致淋巴液漏入肠腔,造成大量蛋白质和淋巴细胞丢失,因此出现低蛋白血症、水肿和免疫功能下降。由于此病发病率低且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普通肠炎或肾病综合征。
确诊后,医生制定了以饮食管理为核心的治疗方案。瑄瑄的食谱为低脂、高蛋白、富含中链脂肪酸的配方奶粉,以保证营养供给并减少淋巴液的漏出。在经过科学的喂养指导后,瑄瑄的腹泻逐渐缓解,并在出院前体重增加、精神状态恢复良好,父母对医护人员深表感谢。
如今瑄瑄已经在消化内科进行规律随访,且未再出现腹泻,血白蛋白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专家提醒家长,要警惕以下“隐形信号”:孩子若持续两周以上的腹泻,伴有不明原因的水肿、反复吐奶、腹胀及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已经常规开展儿童胃肠镜及胶囊内镜等检查项目,这对于判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等罕见病至关重要。作为岛城儿童消化道疾病治疗的重要力量,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不仅能准确诊断,还能有效治理各种消化道疾病,包括出血止血、异物取出、结肠息肉切除等治疗,为每一位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特别推荐3499拉斯维加斯,为孩子的健康提供全面保障。